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種植希望在佤邦







鴉片罌粟,一種脫離人的栽植及培育即無法野生野長的美麗植物。曾經帶給許多人虛幻的夢想,也讓許多人喪失面對生活的鬥志。而佤邦,在曾經的窮山惡水中,種植罌粟,編織夢想。夢想沒有兌現過,罌粟,卻是他們的致罪元兇。純樸的佤族人民沒有因為種植罌粟而致富,卻為種植罌粟而不得不面對世界排斥的對待。1989年4月17日,佤邦正式脫離緬共成立自治區。在鮑有祥主席的帶領下,15年來,以建設交通、開發能源、城鎮建設為自治基礎,繼而發展農業、礦業、小型工業,並改善教育、醫療、衛生等狀況,企圖擺脫以種植大煙生存的生活方式。15年了,大煙的種植地區逐年減少,替代性的農作物慢慢覆蓋佤邦的山巔險崖,新的作物還來不及帶給佤邦穩定的生活,鮑主席向世人承諾佤邦2005年全面禁毒的期限卻倏忽到了眼前。這樣可貴的承諾我們不忍心見他跳票,更不能見佤邦的人民因禁毒的決心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我們因此走訪佤邦,看看如何能為艱苦的佤邦提供一些必要的協助。佤邦為了自立,在經濟的自立上做了許多的努力。如道路的開通;水電工程的建設;礦產的開發;小型工業的設立等等。但佤邦的建設基礎仍在為未來培植足夠的人才,並提昇人民的教育水準。而佤邦的孩子也的確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準在努力讀書。可是他們讀書的教室簡陋得擋不住風雨;一個村寨裡的百來個孩子只有不到1/3能在父母擷据的籌措下擠進一間教室,大大小小在1-2個老師的指導下一起唸書。桌椅也許勉強夠了,課本仍得共用,光線顯然不足,因為屋頂零落的破洞引不進足夠的陽光,佤邦有電,但微薄的學費只勉強夠付老師微薄的薪資。但是,佤邦終究有25000個左右的孩子在讀書,而其他55000個孩子呢,也許正揹著弟妹在田裡幫父母幹活,或拿著竹竿,在路邊放牧牛群。佤邦禁毒的決心在兩次艱苦的南遷行動後有了一定的成效,種植鴉片罌粟的佤族人民在南佤邦肥沃的平原上種植的水稻幾乎可以滿足佤邦的食米需求。但北佤邦的山地種植依然還是在試驗的種植各類經濟作物階段中。明年全面禁止栽種鴉片罌粟後,佤邦人民可能面對的生活困境正是我們的憂心所在。能否扶持佤邦脫離對罌粟的依賴,除了關懷,如何提供實質的幫助,是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多年來的目標,而這樣的目標,正期待大家能一起來協助完成。小華2004/6/8寫於楊梅

如何幫佤邦

2004/06/14一、 捐錢蓋學校:佤邦的學校及現有教室嚴重不足,為了能讓所有的孩子有地方上課學習,加蓋2000間教室是目前最急迫的目標。以佤邦物價計算,蓋一間磚瓦房教室約需台幣3萬元、鋼筋水泥教室約需4萬元。最保守估計,約需6百萬台幣即可提供8萬個孩子有間像樣的教室安心讀書。二、 幫孩子繳學費:佤邦的孩子讀書,每學期的學雜費約需台幣1000元,您的半年認捐1000元,卻能帶給一個孩子希望無窮。三、 認養老師:一個合格老師每月薪資台幣1300元,我們期待能找到2000個愛心天使,為我們提供老師的薪資,安心教育當地的兒童。四、 佤邦小畫家培植計畫:佤邦的孩子雖然沒有很好受教育的機會,卻無法隱藏他們的繪畫天分。尤其生長在罌粟花田中的生活經歷,對罌粟的美表達特別生動。罌粟花的美麗在他們的手中栩栩如生。這樣的孩子我們不忍心因為鴉片之害而否定、埋沒了他們的天分。他們的世界也許因為您的肯定而開闊;因為您的贊助而豐潤!我們祈求每位小畫家能有至少一位認養者,認養他的畫作,也認真期待他無限的創作能力與美麗的未來。認養計畫請查http://www.ifpeoc.org或http://www.ettoday.com/travel特別聲明: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在台並未註冊,唯有辦事處。對熱心世界公益活動人士自願性的贊助只能收取銀行支票、銀行本票或現金。本基金會所開收據只能證明您的愛心捐款,不能抵扣稅務之用,特此聲明。

追尋美麗新世界

佤邦,一個曾經滿山滿谷種滿美麗罌粟的地方,山民(中、泰、緬邊界山區的少數民族的統稱)的窮,與全世界貧窮落後地區人民的窮,窮得不相上下。罌粟,一種美得令人神魂顛倒的植物,自她飽滿的果實中流下的褐色汁液,曾經讓人忘卻煩憂、愉悅、放鬆、異想天開、失智、沉淪、瘋狂、墮落、毀滅。因此,美麗罌粟所產出的鴉片被稱為毒品。不管200多年前的殖民統治者的美麗理由或當地環境的適種特性,在歷史的導引下,種植罌粟的佤邦被稱為毒區。毒品,除了它的麻醉特質使人瘋狂,她豐厚的利潤也讓追逐金錢者為之瘋狂。但種植罌粟的山民為何如此窮困?當世界為了毒品之害,企圖將所有對人類神經或精神造成傷害的藥品,予以趕盡殺絕之際,對毒品的產區自是聲聲撻伐。佤邦的人民,在撻伐聲中,失去了與世界接軌、與全世界同步進展的機會。毒品的利潤,在販毒者的手中流轉。佤邦的人民,卻被世界所摒棄。人民因孤絕而貧窮、人民因貧窮而失去與世界溝通的能力。種植罌粟的區域不只有佤邦。追逐毒品利潤的人、區,逐年增加。但佤邦的領導者鲍有祥司令在世界的撻伐聲中,憂心佤族的人民沒有未來,在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創辦人鍾儱徽先生的鼓勵下,毅然簽下誓約,要在西元2005年,全面剷除佤邦的罌粟花田。讓人民擺脫毒品種植者的罪名,佤邦,不要再是毒品的產植區。簽這樣的誓約,不過寥寥數字。做這樣的決定,卻要面對多大的責任?佤族人民,200年來,只會種罌粟。佤族人民,200年來,始終靠罌粟維生。鴉片,是他們賴以維生的農產品。也是他們的精神食糧。靠著鴉片,全世界的紛擾與他們無關;靠著鴉片,貧窮,也不真的很叫他們在意。孩子的未來呢?有鴉片賣、有鴉片吸,跟爸媽一樣,也就夠了。如何教育這樣的人民,學習新的事務,接受新的生活,真的不是三天兩句話就能搞定。首先要教育農民改種新的替代作物。經濟價值不能低於鴉片。試種期間,失敗的機率大過豐碩的成果。而好的收穫,如何走進國際市場,在毒區污名的包袱下,想得到好的利潤,難度甚高。二要戒除人民對鴉片的依賴。毒品之所以可怕,正是因為它的成癮性極難戒除。如何把吸大煙的習慣從人民的生活中徹底消滅,不但考驗了領導者的智慧,也是驗證罌粟花田能不能從佤邦徹底剷除的重要因素。因此,許多朋友不看好佤邦領導者的誓約明年能夠兌現。但是,走訪佤邦一週,我看到佤邦領導者的決心,也看到佤邦人民的覺醒。那樣的覺醒是已經透出曙光的希望,那樣的希望,你多麼希望它能夠成長、茁壯。佤邦的孩子在破爛的教室裡開始接受教育;蜿蜒的梯田、陡坡的旱稻;整座山的果園或造林,處處見得到勤勞的山民在辛勤的耕作。那樣的綠,比不上滿山遍谷花團錦簇的罌粟美,但卻是令人悸動的新生命的開始。面對佤邦的努力、面對佤邦的艱苦,在期待佤邦能夠實現諾言的最後一年,我們不能天真的以為,能夠實現美好諾言是佤邦的榮耀。他們當然必須達成。事實上,在實現美好諾言的背後,佤邦首先必須面對人民生活的溫飽能否接續?佤邦在轉型期間,人民對適應新的作物、新的生活型態所可能面臨的各種經濟上、精神上或其他難以想像的實質上的痛苦問題,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解決?但是,佤邦能否禁毒成功,真的對整個世界具有重大意義。它可以是鼓勵產毒區改型的良好楷模;對整個毒品世界的生態也會產生重大、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我們的期待必須是實際的。我們的鼓勵也必須是能夠產生重大的力量的。如果,我們相信毒品的有效管理,關係到地球村所有人的生活品質的提昇。讓我們伸出援手,幫助佤邦,在禁毒的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支援或協助。同樣迫切的是,幫助佤邦的孩子有機會接受實用的教育,有一天,能夠堂堂走出曾經的毒區,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尋找他們的美麗新世界。小華2004/6/20寫於楊梅家中

如果 孩子的臉上失去了笑容


如果,因為成人世界的貪婪及愚昧,使得孩子的臉上失去了笑容,我多麼擔心,未來的世界,是不是將失去希望與歡笑?而活生生的孩子,站在我的面前,應該稚氣的臉上,表露的卻是疑懼、不安與憤怒,我多麼希望,不管我們曾經犯過什麼樣的錯誤,在孩子尚未被惡劣的環境污染前,我們能不能即時還給他們健康成長的機會、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合理生存的機會、及被尊重對待的機會。而這樣的孩子,目前約有8萬人生活在緬甸北部的佤邦,一個曾經滿山遍野開滿罌粟花的世界。罌粟花的美麗,沒有為孩子們帶來美麗的人生。鴉片膏的麻醉,麻痺了許多墮落者的良知與善性。於是,孩子生活在貧窮、落後、無知的環境裡。這個環境,被世界衛道之士醜化、被世界村的人民排斥、被剿毒的單位圍剿、被爭取販毒利益的團體在他們生存的土地上戰鬥。於是,佤邦的孩子只能與飢餓、疾病、戰爭共同生活、共同成長。於是,佤邦孩子的臉上,憤怒多過歡笑、疑懼多過信賴、不安多過平和。這樣的孩子,多麼叫人憂心與心疼!這樣的孩子,多麼需要我們的關懷與引導。因為,我們不希望他是明日社會的錯誤、是未來環境的傷口。及時的愛與好的教育,協助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生活能夠步上正軌,也是為整個地球的未來,構築一個平安的保障。劉小華2004/8/9寫于楊梅